人是什么?這是一個萬古之問,是自從有了人之后的“第一問”。“人是誰?”“人從哪里來?”“人到哪里去?”千百年來的哲學家、醫學家、科學家、文學家等等,凡是有文化的人都想解釋“人是什么?”我們先看古人對“人”的解釋:《尚書·泰誓上》:“惟天地萬物父母,惟人萬物之靈”。《說文解字》中說:“人:天地之性最貴者也。禮運曰:人者,其天地之德,陰陽之交,鬼神之會,五行之秀氣也。又曰:人者,天地之心也……按禽獸草木皆天地所生,而不得為天地之心,惟人為天地之心,故天地之生此為極貴。天地之心,謂之人。”《辭源》解釋人“動物之最靈者”。到了今天《現代漢語詞典》給“人”的解釋是“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”。這應該是人類有了文字以來最規范的解釋。
讀者不禁要問:“人是什么”與你講的認識中醫有什么關系?因為中醫是給人治病的,因此,中醫眼中的“人是什么”就尤為重要。
我們先看看西醫眼中的“人是什么?”構成人身體最基本的單位是細胞,由許多不同的細胞構成器官,不同器官互相聯系構成器官系統,人就是由各個器官系統互相聯系、互相作用而構成的一個復雜的整體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,西醫對人體與疾病的認識不斷深化,由細胞到基因,在分子生物學層面深入發展,疾病診斷的靶點越來越準確,靶向藥物也越來越豐富,治療的思路就是向疾病開炮,通過割、切、放射、藥物等消滅疾病。符合我們現代人的基本認知。
那么中醫是怎么認識人的呢?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人秉天地之氣生,四時之法成,人生于地,懸命于天,天地合氣,命之曰人。人能應四時者,天地謂為之父母。”這與我們古人對人的定義“惟天地萬物父母”、“天地之心”是一致的。因此中醫認為人是稟天地之氣而生,把人看成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,物質世界的運動規律在人體內有相同之處。更主要的是中醫認為天地是生命起源的基地,“天覆地載,萬物方生。”“清陽為天,濁陰為地”,陰陽二氣相互運動的結果就是生命的誕生,“本乎天者,天之氣也;本乎地者,地之氣也,天地合氣,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”。這里的“氣”就是組成人體的物質。
中醫學認為精氣是生命的本原物質,稟受于父母之精氣,故稱之為“先天之精”,父母之精氣相合,形成胚胎發育而成人。這與現代醫學的“遺傳基因學”不謀而合。很多疾病的發生與遺傳基因有關。中醫認為先天之精又要靠后天之精培養與補充,才能使生命活動生生不息,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生命才會健康。因此,中醫看病,重點是調理人體陰陽平衡,就是陰陽二氣的平衡,可以看成是組成人體的細胞或者分子都是運動的,相互是平衡的,如果這個平衡被打破,疾病就會發生。中醫同時強調要補后天之精氣,就是要讓遺傳基因得到維護和保養,避免疾病的發生。
從以上中醫對人的認知中我們可以看出:中醫的治病是符合現代醫學發展需要的,只不過是在另外一種語境闡述下,不為我們現代人理解罷了。中醫是把人放在天地運動之中去研究,“其細無內,其大無外”。可以這樣認為:西醫是把人放在“顯微鏡”下研究,而中醫是把人放在“望遠鏡”中研究。
|